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千年夢想,今朝夢圓。12月30日上午,我國在建規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引江濟淮主體工程,實現全線試通水試通航。

12月30日上午,引江濟淮主體工程試通航瞬間。劉玉才攝
引江濟淮工程是跨流域跨省的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安徽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對緩解皖北及豫東地區水資源短缺、溝通江淮航運、改善巢湖和淮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工程供水范圍涉及安徽和河南兩省,其中安徽省涉及13個市、46個縣(市、區),面積5.85萬平方公里,惠及4131萬人,輸水線路長587.4公里,概算總投資875.37億元。

12月30日上午,引江濟淮主體工程試通航瞬間。劉玉才攝
廣袤的江淮大地,一座座渡槽、泵站和跨河橋梁,見證著設計者和建設者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征程。

9月6日,引江濟淮工程淠河總干渠鋼結構渡槽首次通航,無人機航拍到“河上有河 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觀。
安徽境內的長江與淮河之間,有不少的山地丘陵,地勢南低北高,要將長江水向北輸送到淮河,需要一座座樞紐將水提升。作為引江濟淮沿線八大樞紐之一,蜀山泵站樞紐將江水抬高12.7米,翻越江淮分水嶺,實現江水從南往北自流。
“這里每秒鐘可以將340噸水提高12.7米,相當于從一樓向四樓送水。”據引江濟淮集團合肥建管處副處長陳廣明介紹,蜀山泵站在試通水后,也能在汛期為巢湖的安全度汛承擔一部分壓力。

10月13日,施工人員將圍堰打開,長江水流入引江濟淮菜巢線水系。
“偉大的時代,造就了偉大的工程。”見證了引江濟淮從藍圖走進現實,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引江濟淮第二代設計者朱青不禁感慨。
據朱青介紹,除了蜀山泵站是亞洲第一的混流泵站,還有派河兩岸的150萬噸截導污,也是國內第一。工程總體形成了雙線引江、三湖調蓄、四路北上和八大樞紐的總體布局,可以更好地節約土地、節省投資,發揮幾個湖泊的調蓄作用,提高用水保證率,也回避了一些生態限制。

引江濟淮,讓皖北百姓從“飲水難”到“飲水甜”。圖為城南調蓄水庫。
一渠清水幸福長。“這幾年感受最深的,就是喝上了干凈水!”記者在皖北采訪時,聽到群眾說得最多的就是飲用水質的變化。如今,隨著長江水的注入,將讓皖北百姓實現從“飲水難”到“飲水甜”的跨越。
以亳州為例。2020年6月,引江濟淮亳州供水段完成試通水,一泓清水由西淝河和茨淮新河汩汩北上,注入城南調蓄水庫,緩解了困擾亳州市區市民多年來的缺水問題。
當前,亳州市中心城區已主要使用地表水作為供水水源,根據計劃,到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蒙城縣地下水源替換;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譙城區、利辛縣、渦陽縣地下水源替換。

菜子湖候鳥。石曉紅攝
建一條運河,筑一路風景。引江濟淮工程,不僅僅是輸水河道,也是生態綠道。
每年冬季,菜子湖都將迎來數以萬計的候鳥在此停留或棲息。據有關部門監測,菜子湖共分布有鳥類15目42科142種,水鳥總數約10萬只,吸引了白頭鶴、東方白鸛、小天鵝、白額雁、白琵鷺、豆雁、鴻雁等眾多候鳥和留鳥在此棲息。
菜子湖是引江濟淮工程的必經通道。在詳細分析了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鳥類在菜子湖等工程影響區域的遷徙、活動情況及生境要求后,設計者們遇到了難題:要經濟還是保生態?
“當然是保生態!”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安慶建管處處長裴看元斬釘截鐵地說。據裴看元介紹,為嚴格保護候鳥棲息生境,引江濟淮工程專門增加了約1.5億元工程投資,對原設計方案進行大幅調整:航道西移約一公里,遠離團結大圩鳥類集中分布區;同時,利用湖區航道疏浚土方,在航道東側填筑濕地,結合微地形改造布設苦草、黑藻、菹草等耐水植物,為候鳥提供優質棲息地。
一渠清泉干凈水,一道靚麗風景線,一條生態經濟帶。在朱青看來,引江濟淮將深刻改變安徽的治水格局、生態格局和發展格局,為安徽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提供堅強水安全保障,“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效益的逐步發揮,引江濟淮工程將加速安徽南北經濟循環和國家東西經濟循環,使安徽更好更快更高層次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在引江濟淮主體工程試通水通航的同時,引江濟淮二期工程也在今天正式開工建設。工程建成后,可充分發揮引江濟淮工程整體的供水灌溉作用,完善供水安全保障網絡,改善淮河以北生態環境。
?。ㄓ浾?史睿雯 彭旖旎 劉玉才 海報制圖 李菁菁) |